阅读新闻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节选)学习导读

[日期:2019-07-18 来源:  作者: [字体: ]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必读的经典。《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一、写作背景

《宣言》写作于1847年年底,发表于1848年2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起草的,是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社会变革。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逐步巩固,以蒸汽动力革命为基础的工业化迅猛发展,工厂林立,机器轰鸣,火车行驶,轮船远航……这一切令人目不暇接的新景象,标志着人类工业文明的到来。然而,资本主义的发展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频频发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艰难困苦。资产阶级为了开辟世界市场,到处建立殖民地,甚至用血与火开路,使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社会矛盾,成为时代的课题。空想社会主义由此兴盛起来,其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猛烈抨击,对未来社会的图景进行了勾画,但这些美好的理想由于脱离现实,找不到实现的道路和社会力量。新兴的工人阶级也不断发起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19世纪30—50年代,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工人发动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些斗争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都相继失败。时代呼唤科学理论,《宣言》就是适应这一时代呼唤的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出生于有教养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但他们很早就树立了为全人类幸福而奋斗的信念,并在参加国际工人运动的斗争中逐步确立无产阶级立场,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1846年2月,他们在比利时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6月,在他们的帮助下,国际性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召开代表大会,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同年年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了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起草了一个详尽的理论和实践纲领,这就是《共产党宣言》。

二、内容介绍

《宣言》分正文和序言两个部分。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阐述阶级斗争理论和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深刻阐明了关于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的一般原理,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科学证明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第二章主要阐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既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必要性,又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驳斥了资产阶级攻击共产党人的种种责难,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第三章主要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包括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第四章主要阐述共产党对其他党派的策略,阐明了共产党人要立足于现实,积极参加和支持当时的革命斗争,包括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革命,但不能忘记无产阶级的革命原则和最终目标。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宣言》写过七篇序言,分别是:1872年德文版序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和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其中,前两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后五篇由恩格斯撰写。这些序言除了阐发《宣言》的意义,也从不同角度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宣言》的思想。读本节选的是《宣言》正文的前两章以及1872年德文版序言。

节选部分及《宣言》全书内容非常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关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宣言》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檄文,通篇贯穿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正如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所指出的那样,《宣言》首要的基本思想就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这就是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政治、精神等上层建筑,这是人类社会运动演变的基本规律。《宣言》告诉人们,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在一定条件下,低一级的社会形态必然转变为高一级的社会形态,这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阐明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为无产阶级观察社会历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关于阶级斗争理论的基本观点

正如1883年序言指出,《宣言》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迄今为止(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奴隶社会主要有奴隶和奴隶主的斗争,封建社会主要有农奴和封建领主的斗争,资本主义社会则主要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这是因为,社会发展的内部矛盾最终都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最集中的就是代表新生产力的阶级和代表旧经济政治制度的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必然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结果是整个社会达到革命改造,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新的阶级矛盾代替旧的阶级矛盾。阶级社会就是在这样的矛盾运动中前进的。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才不复存在。

3.关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历史地位的基本观点

《宣言》根据唯物史观,把资产阶级及其社会制度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来考察,认为现代资产阶级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从崩溃着的封建社会内部迅速发展起来的革命力量,“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3页)“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5页)资产阶级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社会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就彻底改变了封建时代的道德观念。资产阶级创造了现代世界体系,形成了“农村从属于城市”,“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东方从属于西方”的状况。资产阶级通过开拓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4页)于是,人类的“世界历史”代替了地域性的历史。

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它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一矛盾的存在,“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6页)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就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出现。在危机期间,一边是生产过剩的瘟疫蔓延,另一边则是工人阶级贫困人口的迅速增长。这表明,“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6页)“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资产阶级不仅挖掉了自己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社会基础,也造就了它自身的掘墓人——无产阶级。所以,“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2页)

4.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观点

《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具有彻底革命的性质,承担着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这是由无产阶级的特点和经济地位决定的。无产阶级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底层,既无生产资料,又无政治权利,因而最富有革命的彻底性。大工业使无产阶级最富有组织性、纪律性和团结精神,在革命斗争中能够联合起来,形成反抗资产阶级的强大力量。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决定了它能够代表一切被剥削被压迫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团结人民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人类解放而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尽管形式多样,但最终必然发展为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本质上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41页)。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必然要运用国家的暴力工具来镇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反抗。因此,无产阶级也必然要“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1页)。无产阶级的统治是真正的新型民主制度,是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服务的,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要条件。《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40页)然后,利用自己的统治,实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改造,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创造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的条件,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做准备。

5.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建设的基本观点

《宣言》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标志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此后就进入新社会建设过程,但新社会建设的每一步也都是革命的继续。《宣言》特别强调,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必须要改造旧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建立新的共产主义生产关系,但这是一个过程,不能一下子完成;对资产阶级的所有权和生产关系要实行强制性干涉,采取一系列过渡性措施。当然,这些措施在不同国家会有不同。《宣言》还告诉我们,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旧社会的崭新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41页)

6.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观点

无产阶级要完成历史使命需要组织自己的政党。共产党就是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先进政党。共产党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同时代表社会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1页)共产党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其先进性表现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在实践上,始终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3页),是革命运动中坚定的先锋队;在理论上,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3页)因此,共产党能够代表整个运动的未来。

共产党有明确的纲领和策略。其最低纲领即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3页);最高纲领即最终目的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共产党人的策略原则是,既要为工人阶级眼前的利益而斗争,又要着眼于运动的未来;既要支持一切进步运动,包括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运动,又要在革命的联合中坚持独立自主,不能失去原则。

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宣言》是对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系统的表述。它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明确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础,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争取自由解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宣言》的发表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实现了人类思想史和社会发展史上的革命,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宣言》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于1848年2月首次在伦敦用德文发表。160多年来,它被翻译成200多种语言,出版了数千个版本,成为全世界发行量最大、传播最广的经典著作。由于以它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世界上产生了数量众多的共产党组织,形成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页),这极大地激励了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宣言》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文风活泼,语言优美,不仅是革命理论经典,也是世界文学经典。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以及《宣言》的一些思想,最早于1899年传入中国。1920年,北京、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组织了《宣言》的翻译工作,是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宣言》在上海出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曾回忆,他是在那一时期首次读到了《宣言》,并在后来读过许多次。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通过学习《宣言》走上革命道路的。尽管今天的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宣言》所阐述的基本原理仍然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宣言》从唯物史观出发,科学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和总趋势,深刻阐明了“两个必然”,即“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2页)科学论断,为我们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160多年来,虽然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但总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尽管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但其固有矛盾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1997年和2008年的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证明了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刻性,揭示了资本主义危机的深刻根源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尽管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但世界上为追求美好未来的进步力量的斗争并没有停止,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成功,社会主义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学习《宣言》,就要不断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同时,必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要立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奋斗。

《宣言》阐述了一系列需要长期坚持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包括唯物史观、消灭剥削制度、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共产党的领导以及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等,为我们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党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学习《宣言》,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宣言》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科学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纲领、策略等,为共产党人形成自己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提供了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在不同时期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形成了科学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正如《宣言》所指出的,共产党不仅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也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我们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先进性不仅表现为理论上的坚定成熟,更表现为实践中的冲锋陷阵。不论在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还是在改革开放的火热年代,共产党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着中华民族向着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目标不断前进。今天学习《宣言》,必须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着眼于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宣言》强调,资产阶级通过开拓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4页),“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4页)于是,人类的“世界历史”开始了。这一重要论断,科学地预见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于我们今天认识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既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努力在深化改革开放中不断加快自身发展。

《宣言》阐述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应当长期坚持。同时,正如《宣言》1872年序言特别强调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今天,我们学习《宣言》,就要辩证地、历史地理解和运用其中的原理,坚持从现阶段我国的实际出发,而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错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

上一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下一条:共产党宣言

关闭